随着“冬病夏治”的火热开启,不少患者开始贴敷“三伏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也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黄金期,因为这个时期涉及代谢、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季节性优势,但专家提醒也需注意潜在风险。
三大因素让夏季“控糖”更有优势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夏季之所以是“糖友”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黄金期,主要跟以下三大因素有关。
一是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与胰岛素敏感性提升。夏季高温促进血管扩张、出汗增多,基础代谢率提高,能量消耗增加,血糖自然消耗更快。同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分泌效率更高,部分患者甚至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二是饮食结构改善。炎热天气会导致很多人的食欲下降,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清淡食物,碳水和高脂食物摄入减少,类似“天然低糖饮食”状态。此外,夏季蔬菜水果丰富,高纤维饮食有助于血糖稳定。
三是活动量增加。夏季昼长夜短,户外活动增多,进一步加速糖分消耗。运动结合代谢加快,形成“双倍降糖”效果。
三大风险需警惕
张永文表示,虽然夏季是“控糖”的黄金期,但是也有三大风险值得注意和警惕。
第一,低血糖风险升高:夏季血糖普遍偏低,若未及时调整药量或规律进食,易引发低血糖。建议随身携带糖果、定时加餐,并加强血糖监测。
第二,感染与并发症隐患:比如夏季蚊虫叮咬或足部刮伤后,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需注意清洁防护,如有不适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第三,饮食误区:水果(如荔枝、西瓜)和冷饮过量摄入会抵消控糖效果,建议选择低糖果蔬(如苹果、黄瓜),并避免含糖饮料。
糖尿病患者的夏季健康饮食建议
夏季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黄金期,但需特别注意饮食调整。
要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55的食物,如黑米、藜麦、燕麦等全谷物,避免精制米面(GI>70)。水果选择低糖品种(苹果等),每日控制在200克以内,分两次加餐食用。
每日摄入30-35g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纤维占比≥60%,可延缓糖分吸收。每餐先吃蔬菜(每日500g),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每餐15-20分钟),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植物蛋白(豆类、坚果)与动物蛋白(鱼类、鸡胸肉)按3:2搭配,减少肾脏负担。
日常饮食采用“3+2”模式:3次主餐(早7:30、午12:30、晚18:30)+2次加餐(10:00、15:30),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
每日饮水1500-3000ml(淡茶水或白开水),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高温脱水导致血液黏稠。
烹饪方式注意少油少盐,多用蒸、煮、凉拌,避免煎炸。冷却后的米饭血糖生成指数值更低。
注意以上事项,糖尿病患者可充分利用夏季代谢优势,实现更稳定的血糖控制。夏季的代谢特性为控糖提供了“天然助力”,但需平衡饮食、运动与药物调整,避免低血糖和感染。结合个体差异(如地域、并发症)制定计划,能最大化这一季节的控糖效益。
(通讯员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