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一日两战“气管杀手”,专家“气道拆弹”护佑患者生命
2025-07-02 18:2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6月底的某个半天,对南医大四附院呼吸科团队和两位患者来说,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惊魂12小时。两例凶险的气管异物,如同两颗埋藏在气道深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终结生命。呼吸科医生们临危受命,以精湛技术和冷静判断,令人屏息地进行着“气道拆弹”。

窒息边缘的面饼生死劫

正午刚过,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呼吸科办公室的平静。急诊ICU(EICU)的紧急呼叫传来:一位70多岁的帕金森病老者,早餐时突发剧烈呛咳,一整块面烙大饼竟直接“滑入”气管!呼吸科的两位医师火速奔赴EICU。眼前的景象让两位医生心头一紧:患者面色青紫,监护仪上刺眼的数字——心率狂飙至120,血氧饱和度竟低至40%!这意味着,患者每一秒都挣扎在重度窒息的边缘,随时可能心跳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

气管镜迅速插入,然而镜头下的景象让情况更加棘手:一块巨大的、湿黏的面团死死堵住了患者的左主支气管,密不透风!常规的吸引管如同撞上铁壁,纹丝不动;尝试用异物钳分离,面团却顽固异常,稍一用力就有气管壁出血撕裂的风险。一次、两次……操作台上的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监护仪的警报声揪着每个人的心。每一次尝试失败,都让窒息的阴影加深一分。学科带头人徐小勇当机立断:“准备硬镜!”刚从国内顶尖的气管镜介入中心——北京应急总医院进修归来的刘朝朝副主任医师是处理复杂异物的王牌。然而,硬镜需要更深麻醉,这位高龄且已极度缺氧的患者,能否承受?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患者生命体征在危险的边缘徘徊。刘朝朝凝神屏息,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在普通气管镜下,精准调整吸引位置和力度!汗水浸湿了手术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细小的屏幕上……“吸住了!动了!出来了!”随着护士一声低呼,那块致命的“面团炸弹”终于被成功吸出!瞬间,血氧饱和度如同奇迹般,从40%直线跃升至100%!监护仪的警报声变成了平稳的滴答声,患者青紫的面容渐渐恢复血色…第一场生死营救,宣告成功!

游走的“鱼刺利刃”,气管里的“定时炸弹”

紧绷的神经尚未放松,刺耳的电话铃声再次炸响!胸外科告急:一位患者几天前误吞鱼刺,复查CT结果令人倒吸一口冷气——那根致命的鱼刺竟已穿破食管壁,“游走”到了紧邻的气管里!图为穿破食管进入气管的鱼刺这根小小的鱼刺,此刻如同一把悬在气管内的利刃。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让它更靠近可能致命的颈胸部大血管,一旦刺破,后果不堪设想!警报再次拉响!呼吸科的三位医生,顾不上片刻喘息,从EICU的战场,又马不停蹄地转战手术室!

手术室里,气氛凝重。在内镜中心紧密协作下,气管镜再次深入探寻。寻找那根细小却致命的“银针”,如同大海捞针,更要命的是,它随时可能移动造成二次伤害。医生们全神贯注,屏息操作……“找到了!钳住!稳住!”指令清晰而坚定。凭借着超凡的耐心和稳定的双手,那根狡猾的“鱼刺利刃”被小心翼翼地、完整地从气道中取出,几乎无出血!警报解除,又一位患者的生命转危为安!

一日之内,两场惊心动魄的“气道拆弹”行动,在徐小勇的带领下,在呼吸科团队、急诊ICU、胸外科、内镜中心的无缝协作下,以教科书般的精准和令人窒息的紧张节奏,最终顺利完成救治。

气管异物:为何威胁远超你的想象?

气管是人体唯一氧气进入肺部的通路,一旦阻塞就是与死神赛跑,其危险远超食道异物。气管异物的危险性在于:1. 窒息高风险:完全阻塞气道仅需4分钟即可引起脑死亡!2. 感染速度快:异物携带病菌引发阻塞性肺炎、肺脓肿可能致命。3. 损伤难愈:锐利异物可能刺伤气管壁引发纵隔感染或血管破裂大出血。4. 隐蔽危机:若滑入小支气管后(尤其儿童),仅表现为久咳、肺炎,易误诊延误治疗。

这些人群请务必当心

1.儿童(尤其1-3岁):吞咽反射不完全、好奇心重易含咬物品,花生米、小玩具零件极其常见;超60%发生在玩耍哭闹时!2.老年人:喉部保护反应迟缓、假牙易脱落、咀嚼功能减退,进食说话时误吸风险升高。3.特殊人士:吞咽困难者(中风后)、醉酒或意识模糊者保护性减弱,进食需格外小心。

即刻识别:异物卡喉的求救信号

1.气道完全阻塞(最危急):a)不能咳嗽、说话、呼吸;b)面色青紫,双手紧抓喉部(国际通用窒息求救手势);c)随时可昏迷心跳停止。2.气道部分阻塞(仍危险需急救):a)剧烈呛咳、呼吸伴“金属音”或哮鸣音;b)咳嗽声音微弱、气短或吸气费力;c)口唇、指甲开始变灰紫。

遭遇窒息,立即这样急救

1.患者尚有意识且剧烈咳嗽时:鼓励其用力咳嗽,不要喂水或食物!以免加重窒息。2.无法有效咳嗽或呼吸困难时:a)站位急救法:从背后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在患者肚脐上两横指),另一手握紧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b)卧位法(患者倒下时):骑跨患者大腿,双手掌根部重叠置于腹部正中线(剑突下,脐上),快速向上推压。c)立即拨打120急救!d)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清醒患者)。e)婴儿急救法:采用头低臀高位拍背(5次)联合胸部冲击法(婴儿胸部正中按压5次)。3.患者已无反应:立即心肺复苏(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关键提醒:即使异物似乎排出、症状缓解,也必须前往医院检查。可能异物碎片残留或气管损伤未被察觉。

生命通道防堵指南:做好细节保平安

1.为儿童:a)拒绝危险食物:3岁以下禁食整粒坚果、果冻、硬糖、带核水果(如龙眼)。b)专注进食环境:跑跳哭笑时绝不喂食;教育“食不言”好习惯。c)玩具细查隐患:杜绝可拆解的小零件玩具;定期检查玩具牢固度。

2.为老人与自己:a)假牙定期维护:每天清洁,检查是否松动;睡眠时务必取下。b)细嚼慢咽是根本:吃饭分心是大忌,避免大声说笑;戴假牙者食物需切小块。c)高危食物需谨慎:食鱼肉先去净刺,糯性食材小口吞咽;必要时可碾碎食用。

通讯员 颜婧怡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