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律动,重获“心”生 | 南医大四附院开展多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2025-07-02 18: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南医大四附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完成数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迈上新的台阶,成为江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可独立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科室。

患者早期持续性房颤伴心动过速心肌病

专家介绍,该患者一年前房早负荷1000+次/天,动态心电图提示可能为右上肺静脉早搏驱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一年内由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心房扩大约1cm,心力衰竭症状逐渐加重。术中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术后患者胸闷气喘症状完全缓解,随访至今无胸闷气喘症状。

南医大四附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紧跟前沿技术,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核心技术,能够独立完成从术前评估、三维标测到精准消融的全流程操作。此次独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医院在心律失常领域的诊疗水平,也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未来将继续深耕电生理领域,推动心律失常疾病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让更多患者重获“心”生。

房颤小科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中国房颤负荷报告2023》,我国房颤患者人数已超2000万,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以上,80岁以上则高达8.8%。房颤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肥胖等密切相关。从心电图来看,表面上房颤只是心跳“乱了节奏”,但其实它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房颤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脑卒中风险显著升高

在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正常收缩,血液容易在心脏的一个小角落——左心耳里淤积、凝结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入大脑,造成脑血管堵塞,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而且这类中风往往更严重:更容易导致残疾或死亡、中风后的复发率更高,因此,房颤被称为“隐形的中风导火索”。

2.心功能下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如果房颤长期得不到控制,心跳持续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心肌变弱、心脏扩大,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最终可能演变为心力衰竭。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累坏了”,泵血能力越来越差,出现气短、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

3.认知功能减退与痴呆风险增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房颤不仅影响心脏,还会影响大脑。房颤可能导致微小血栓进入大脑,引起轻微脑梗死,或者因为心脏泵血效率下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速认知功能下降,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痴呆的风险。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

南医大四附院所在的江北新区是南京的人口大区,房颤人口基数大,因为房颤心跳过快住院患者人数多。对于房颤心室率的控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负担重。迫切需要安全、可靠、高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症状性房颤,房颤射频消融术为指南推荐的最优心律控制方案。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血管,送到心脏内部,然后利用射频能量,精准地“烧掉”引发异常电信号的心脏组织区域,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这项技术具有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通讯员 颜婧怡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