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一直在涨,觉得自己胖得“冤枉”?其实,很多“长肉习惯”都藏在日常细节里,小心这10个让你悄悄变胖的“坑”↓↓
赖床不吃早餐
生活中喜欢赖床还不吃早餐的人很多,有人甚至认为“每天少吃一顿早餐没什么大不了的,顺便减肥了”。可现实却是:不吃早餐往往会让人更容易胖!
破解招数:每天规律吃早餐,最好8点前解决。《自然-通讯》上一项研究表明,早上8点之前吃完早餐,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早餐时间每多推迟一小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将升高6%。
进食速度过快
进食速度对体重有直接影响,大脑感知胃肠发出的饱腹信号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得太快,即便已经饱了,但大脑还没来得及发出信号,嘴还会继续吃,很可能造成进食过量。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长胖的风险。
破解招数:慢点吃饭,每口尽量咀嚼约20下,控制在七八分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电子榨菜”配饭
不少人吃饭时一定要搭配刷剧这类“电子榨菜”。吃饭沉迷剧情,不仅会让人“食不知味”,还容易忽略饱腹感,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破解招数:专心吃饭,别看手机、电视。如果实在摆脱不了“电子榨菜”,那就给每餐先定好量再进食。
先吃主食后吃菜
吃饭顺序很重要,如果经常先吃主食不仅饱腹感不强,还不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进而让人容易长胖。
破解招数:先吃青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饭地吃;或事先预留出一小部分蔬菜和肉类,其余按“先菜后肉”的顺序进食完后,再将事先预留出来的那部分食物和米饭一起吃。
喜欢菜汤泡饭
有些人喜欢用汤泡饭。菜汤滋味浓,是因为里面全是油和盐,泡上米饭吸得干干净净,增加了油、盐和热量的摄入,常吃容易长肉。
破解招数:尽量别吃汤泡饭、盖浇饭。如果非要吃,做菜时少油少盐,细嚼慢咽;煲的汤尽量别泡饭,或餐前先喝汤,半小时后再吃饭,这样血糖波动较小,也能增加饱腹感。
饭后吃水果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普遍都不低,多在5%~10%,某些水果比如枣、椰肉、香蕉、榴莲、菠萝蜜等可高达15%以上。饱餐后再吃水果,便会增加热量摄入,同时也不利于血糖控制。
破解招数:餐前半小时吃水果,能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控血糖,也能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进食量;如果就是喜欢餐后吃水果,那就正餐少吃几口饭,给水果留出份额。
痴迷“酥脆”食品
带有“酥”“脆”字眼或口感嘎嘣脆的食物,大多高油高糖,还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热量都不低,而且咀嚼时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会摄入更多热量。
破解招数:少吃!偶尔解馋还行。建议选冻干蔬菜脆代替其他“脆脆”食物,不仅能尽可能降低热量摄入,还能弥补日常蔬菜摄入不足的缺口。
靠吃摆脱emo
咀嚼的动作确实能让人精神放松、释放压力。但问题在于,当我们不开心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果经常用吃来发泄压力,试图摆脱emo,会让脂肪越囤越多。
破解招数:用运动代替往嘴里塞食物,如果实在想吃,那就选低热量蔬果,如圣女果、蓝莓、小草莓、砂糖橘、车厘子、葡萄等体积小的水果,吃起来解压又健康。
平时喝水少
忙碌的日子里,忽略喝水是常有的事情。也常听人说:“连喝水都长胖!”其实,水没有能量,喝它真不能长胖,反倒是喝水少的人,身体更容易长膘。
破解招数:定“喝水时间表”,如早上起床一杯水(200~250ml)+上下午分别2杯水+晚餐后半小时1杯水+睡前1小时1杯水;或直接买容量1500ml~2000ml的大水壶,每天喝掉这1壶水。不喜欢喝白开水,也可以准备淡茶水。
长期久坐
长期久坐会减少热量消耗,脂肪容易堆积,增加发胖风险,而且还会增加血栓、中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破解招数:尽量起身活动。如果实在没机会离开椅子,就在完成工作后进行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瑜伽、跳操、打球等。
这些习惯你中了几条?告别肥胖,从改掉它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