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映红心 青春护未来
2025-05-04 19: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五月皖东乡土好,漫山嫩绿绽新绿。5月3日至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救小星”急救素养教育队走进安徽和县卜陈未成年人之家,开展急救教育进课堂活动。团队与“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叶连平就乡村急救教育科普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团队成员走进叶老课堂讲急救知识、展急救技能、普急救素养,与乡村儿童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急救真本领。

始于初心 成于坚守

三尺旧讲台上,98岁的叶连平在给学生们上课,标准的播腔音在教室回响,六年级的孩童口中读着英语摇晃着小脑袋,黑板上是苍劲有力的板书。从1978年走上讲台,他就没有再离开过,这一站就是47年。

团队的急救开展又何尝不是呢?团队自2014年6月成立,旨在传播急救知识,培养急救技能,提升急救素养。中小学急救项目依托临床、护理、预防等学校优势专业开展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的21人发展到现在的1163人,拥有各类应急救护师资180余名,团队足迹覆盖苏浙皖粤4省11市,深入100多所中小学和50余家社区,累计开展1000余场急救讲座,覆盖20000余名中小学生。

萤火微光 贵在躬耕

叶连平指着后墙上的横幅“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说道:“烛光是一定会熄灭的,这是客观规律。我更喜欢萤火虫的光,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在黑夜中也能闪闪发光。”

当前中小学急救教育存在地位边缘化、形式一般化、效果浅表化等问题。团队针对痛点问题,研发了适龄化急救素养教材,上线了30节网络急救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了5个课程育人目标,融合了12项课程思政元素。团队荣获了2024年南京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2024年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2024年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 2024年江苏省“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金奖,此外被中国青年网、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全网点击量10万余次,是具有区域品牌特色的急救志愿服务项目。

道阻且长 上下求索

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创办初期缺资金、缺生源、缺设备,甚至是来自他人的质疑。13年来,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成立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连续对中考、高考优秀进行资助,叶老笑道:“我们今年一共资助了7万元,明年力争资助11万元,帮助更多的学生,让他们走出乡村,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小救星”在发展伊始,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缺师资、缺资金、缺设备、缺平台,在指导教师方明明、许婷、王留磊的带领,团队下攻坚克难,分别与省市区三级红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南京市15所中小学建立了急救结对帮扶工作,与浦口政府积极推进“南京市浦口区小救星急救公益发展中心”民非组织,承办首届江苏省中小学急救教育展示活动。

同学少年 护佑未来

五四当天,叶老师特别开心,很多学生回来看望他。叶连平爷爷培养出的居平树校长,带领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基层,他们如同接力赛中的选手,将乡村教育的希望一棒接一棒传递,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急救素养教育的赛道上,小救星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接续奋斗,以躬耕不辍的精神推动急救科普知识走进校园。第10届团队“00后”成员李振豪在飞驰的K462列车上,凭借专业的心肺复苏技术,从死神手中挽回患者生命,这正是急救知识传承与实践的生动写照。

从叶老师补习班走出的英语教师,与救小星团队培育的千名“少年急救官”,虽身处不同领域,却怀揣同样的使命——以教育传承知识的火种,以急救筑牢生命的防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接力前行,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守护者的壮丽篇章。

标签:
责编:周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