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健康指南 | 旅途意外受伤怎么办?快来学一学
2025-05-03 16:27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骏  
1

五一假期中,无论是登山徒步、亲子游玩还是骑车出行,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都可能打乱行程。掌握良好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自救也能救人。为此,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多名医院专家,快收下这份“五一”健康指南吧。

野外游玩须谨慎,保证休息不要逞强

登山、徒步、骑行等活动存在一定危险性。专家提醒,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路径进行登山等运动,且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王睿介绍,如果在运动时膝盖受伤,切记不要继续运动和刺激受伤的地方,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有一个“大米原则(RICE)”,如果伤势不重,可自行参照这个原则处理。

R代表rest(休息),要求患者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促进较快复原。

I代表icecom-press(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

C代表constrict(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E代表elevate(抬高),抬高受伤部位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受伤部位,避免肿胀。受伤部位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受伤部位。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上后再抬高。

专家提醒,对于本身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游玩过程中务必注意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在感到疲惫时保证充足休息,尽量不要逞强,以免引起旧疾复发。

常用外伤处理指南,跟着专家来学习

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专家推荐常见外伤处理指南,快来一起学一学。

割伤/擦伤

小伤口: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泥沙杂质,碘伏消毒后贴创可贴。

出血较多:按压伤口近心端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加压包扎,尽快就医。

注意:勿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避免感染。

扭伤/拉伤

24小时内:冰敷15-20分钟/次,间隔1小时重复,减轻肿胀;抬高患肢,避免活动。

48小时后:可热敷或涂抹活血药膏,若疼痛剧烈或无法活动,及时就医排查骨折。

烫伤/烧伤

轻度烫伤:流动冷水冲洗15分钟降温,勿撕扯水泡,覆盖无菌纱布。

严重烫伤:保护创面,避免摩擦,立即送医。

骨折/关节脱位

勿随意移动伤者,用木板、树枝等固定伤肢,避免二次损伤。

若脊柱受伤,保持平卧,禁止背抱或摇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浦琼月

标签:
责编: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