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 创业逆袭,坐轮椅的她助力“折翼天使”打开人生新大门
2025-04-22 18: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浦琼月  
1

【编者按】江苏全力为残疾人创造条件、广搭舞台,残疾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信心满怀。赛场上、校园里、基层一线,都有无数拼搏奋斗的残疾人身影,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牵手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推出深度报道栏目“重生”,持续关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的残疾人,讲述他们的人生“重启”故事,通过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勉励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勇敢冲破困境,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再就业十大女明星”“江苏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轮椅上的她,活成了多少人期待成为的样子。

在南京的梧桐树影里,有一位身着职业装的女士,坐着轮椅穿行于大街小巷,阳光洒在她精心打理的短发上。她叫俞岱维,几十年来,她以智慧破壁,用勇气前行,通过创业成为人生赢家,并帮助其他“折翼天使”打开人生的新大门。

折翼的鸟儿也能飞越云层

“小时候几乎是靠爬行度过了童年。”

俞岱维一岁那年,因高烧导致小儿麻痹,左下肢行走不便。直到上了学,她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巨大差异,“读书时,我上不了体育课,也没办法加入舞蹈队,毕业后找工作面试时,还被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那时候我读懂了残疾人求职简历石沉大海的痛楚。”

年少的俞岱维。

年少就经历了挫折,体会了人生苦辣,俞岱维深知:命运是无法选择的,道路还是要在自己脚下。面对磨难,她选择抬头向前,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跌倒了又爬起来,一次又一次地蜕变和重生。

生活在继续,轮椅上的路,一定要体面而有尊严地走下去。俞岱维决定去考大学,自己去创业。

1985年,俞岱维借钱购买了毛衣编织机开始创业。

1985年的春风里,她选择投身机织毛衣加工事业,成了一名个体工商户。创业之初由于缺少资金,为节省开支,俞岱维坚持自己动手,缝缝补补,风雨不改,每天要做十多个小时。

因为懂创新会创作,她编织的衣裙款式深得客户喜欢,小生意一度红红火火排不上队。当客户争相预订时,她还会把订单分给下岗女工。从一天编织4件缝制2件,到后来一天编织20件缝制30件,让二十多双手共同编织希望。

一年后,她考上了南京中华职工业余进修学校专班,白天经营,晚上读书。深夜的书页翻动声与缝纫机节奏交织,中华业余财经学院的课本里,夹着她写满激励语录的便签:“折翼的鸟儿也能飞越云层。”

爱情和面包,一个都不少

邂逅是美好的,它让两颗志趣相投的心灵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这种相遇往往意味着新的开始与未来的可能。

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俞岱维认识了人生中的另一半——一位来自佳木斯的工程兵。

俞岱维与先生合影。

“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我喜欢摄影,他就送了我一台他珍藏多年的相机,他还骑幸福250摩托车载着我,帮我进货。”

后来一些原因,两人分别了八年,俞岱维也等了他八年。

某天晚上,他突然回来,腼腆地告诉她,他复员了,不走了,问她家可以寄宿吗?

她问:“住多久?”

他说:“一辈子可以吗?”

1990年1月,他们俩结婚了。同年11月,儿子出生。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让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紧紧相依,共同抵御世间的风雨。

“有了爱情的婚姻生活就很开心,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但我们也有说不完的话,时间一晃过去35年,他从没离开过我,他不会甜言蜜语,却默默为我撑起一片天。”俞岱维幸福地说道。

俞岱维在店里工作。

1993年10月,依靠银行贷款和家人的资助,俞岱维正式创办南京乔黛服务有限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增设了照相彩扩、服装干洗、鲜花礼品销售等业务。

1996年10月,她还清了创业之初欠下的19万元,随后毅然报考了金陵职大财经系,并于2000年6月顺利毕业,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

“每天一睁眼就是工作,除了吃饭睡觉,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凌晨,对接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在丈夫的帮助下,她从机织毛衣发展到百货超市,大专学业也圆满完成了。

如今,她拥有一家专业儿童摄影生活馆、三家卡柏洗衣连锁门店、12组自助洗衣收衣柜,消费会员达2万名,签约企业20余家、星级酒店5家。

每次招工:残疾人优先

35年前,俞岱维买了人生第一辆残疾人代步车,在往返于城乡之间,她看到许多残疾人拄着小板凳出行,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因为家境贫困买不起代步车。

“那时候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随着生意规模逐渐扩大,俞岱维的店铺也从一家变为四家,“每次发布招工启事,我都会增加一条:残疾人优先。”

2004年春,俞岱维加盟了美国柯达数码影像和德国卡柏洗衣连锁,开始转向品牌服务经营项目,并安置了16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其中残疾人4名。

为残友建立创业平台,是她的心愿。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一种高分子地面防滑产品。在深入了解体验后,她决定创办南京润残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时联合南京市梓阳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组建润残平台,发展电子消费、电子商务、B2B政企采购等业务,对接栖霞区25家“残疾人之家”,为残友们提供辅助性就业机会,目前已创收数十万元。

俞岱维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润残平台成立后,她第一时间联系栖霞区残联,加入了残联“稳稳的幸福”项目中,用“轻残助重残”的模式带动残疾人家庭创业增收。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实现灵活就业28名,为残友综合创收20多万。

现在,每个月俞岱维都会和企业家朋友一起学习AI数字化和DeepSeek等新事物。当被人问为什么不会变老,俞岱维自豪地说道,“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有一天可能会死,但我心态绝对不会老,我要活出自己!”

(部分文字资料来自南京市残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浦琼月

海报设计 施彩娟

标签:
责编:浦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