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相约南京,“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南京鼓楼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暨施予受器官捐献金陵会议同期举行。
该活动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办,南京鼓楼医院承办,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办。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江苏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获取服务管理中心,南京相关部门单位,南京鼓楼医院及各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领导专家400余人参与其中。

活动中,南京鼓楼医院正式加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仪式,南京鼓楼医院施予受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
据悉,“生命接力 百城行动”公益项目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市长协会、北京爱尔公益基金等共同开展,以城市整体为单元,以“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引领,广泛多形式宣传器官捐献理念,推广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引导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探索公益慈善支持机制,促进城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2001年2月19日早晨,南京鼓楼医院年仅25岁的药剂师于璐从龙江小区出发骑车上班时遭遇车祸,专家为其进行手术后终因伤势严重不幸脑死亡。于璐的父母痛不欲生却做出令人感佩的举动,将女儿器官捐献给急需人们。“让女儿生命得以延续,是对女儿最好的悼念和告慰。”
南京鼓楼医院原院长、终身荣誉教授丁义涛回忆道,年轻的于璐是南京鼓楼医院肝脏移植协作组的成员之一,曾多次参与移植患者的术前讨论和术后病人的管理,大家都很熟悉她。“当时移植技术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供体的获得,于璐的父母在她心脏还在跳动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令我们所有人非常感动。她也成为中国第一位脑死亡的器官捐赠者。”
长期以来,南京鼓楼医院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专业设置齐全,具备开展器官移植设置要求的所有诊疗学科,建有完备的肝肾移植学科群,能够为器官移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学科支撑。1996年,丁义涛教授团队完成国内首例背驮式肝移植术;1997年,完成江苏省内首例经典原位肝移植;2001年,开展江苏省内首例肝肾联合移植;2013年,完成亚洲首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2017年开始机器人辅助肝切除,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Laennec入路、以尾状叶为中心、肝静脉优先等的解剖性肝切除理念,推动肝脏外科进入微创化阶段。

记者从江苏省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为52.7万,人体器官捐献累计1929例;其中,南京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为7.3万,人体器官捐献累计447例,挽救了1000多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及捐献完成量位居全省第1位。
捐献的器官如何保障公平的分配?这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话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表示,公民志愿捐献需体现自愿无偿,而移植则应体现公平公正。“从2012年开始,中国建立了‘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器官分配的规则,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转变成系统操作,也可以说是人为不能干预的系统。所有捐献者的信息以及需要做移植的器官衰竭患者的信息自动匹配,实现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目前已经正式写入条例,明确所有器官都要经过系统分配,任何人不能干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