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慢点走,这是今天走的第二圈了。”4月7日上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外科病房里,马上就要出院的88岁的陈爷爷背着个小包在病区走廊上平稳地走着,根本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位胸闷气喘走不了路的严重心衰患者。在陈爷爷心脏功能告急时,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团队为他成功植入人工心脏,助力陈爷爷的心脏有活力地跳动起来。据悉,为88岁高龄的老人成功施行人工心脏手术,尚属世界首例。
告急:老人反复心衰,心脏“岌岌可危”
说起陈爷爷的心脏,早已历经千难万险,做过两次心脏冠脉支架手术,10年前植入心脏起搏器,去年做过室壁瘤切除术,之后陆续住过几次医院改善这严重心衰的症状。虽然心衰症状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得到缓解,然而“千疮百孔”心脏已经失去了活力与生机,频频发出告急信号。前段日子,陈爷爷又突发心梗后,心脏功能直线下降,症状再次加重,即使躺着不活动,也胸闷气喘,根本走不了路,而且还出现双下肢的浮肿。家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继续保守治疗,治标不治本;手术治疗,88岁高龄能承受住手术带来的风险吗?陈爷爷的家人在纠结着……
于是,再次慕名找到擅长各种疑难复杂心脏手术的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主任医师。“可以试试装个人工心脏,或许可以让心脏功能有所转机。”曹海龙主任建议说道。“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想试试。我们之前住院,在病房里看到很多患者装上人工心脏后,心脏功能都恢复得不错。我们也在网上查了一下人工心脏相关资料。虽然手术有风险,但是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搏一搏,我们几个子女都非常支持父亲进行人工心脏手术。”陈爷爷的儿子说。

硬气:多科助力手术,保驾最高龄患者
然而,88岁老人进行人工心脏手术,曹海龙主任团队陆启同副主任医师查阅相关文献,并未查到。面对这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该如何制定治疗手术方案,又将冒什么样的风险呢?
陆启同副主任医师介绍,首先综合评估陈爷爷的身体状态,特别是心脏功能。经过心脏彩超等系统检查发现,发现陈爷爷的心脏情况堪忧:不仅经历了多次心脏手术,还有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极高危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等多种病症。
面对患者超高龄、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多次心脏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退的复杂病情,88岁的陈爷爷能接受手术吗?心脏外科与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讨论。
多学科专家认为虽然患者88岁高龄,左心室心功能微弱,但是右心室情况尚可,肝肾功能情况也还可以,没生病之前,陈爷爷基本可以生活自理。而且,家属及病人手术意愿强烈,配合程度高,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症状明显,在不活动的情况下,胸闷气喘都很严重,成功进行人工心脏手术后,会大大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曹海龙主任带领团队已经为1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成功进行心脏手术,对于超高龄患者的心脏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手术适应证等,专家们讨论后一致决定,联手保驾为患者施行人工心脏植入术。

胜利:互信产生力量,手术圆满成功
为88岁老人施行手术,首先要闯过麻醉关。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主任孙杰教授带领团队陆新建主治医师,为患者制定精密的手术麻醉方案,并全程监测术中生命体征。接下来,曹海龙主任带领团队靖胜杰主治医师、麻明主治医师等为患者进行左心室辅助系统置入术。由于患者进行了多次心脏手术,胸腔粘连严重,手术团队只能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剥离粘连部分,为下一步的手术打好前站。由于患者三尖瓣反流严重,要先进行三尖瓣成形术,然后精准快速植入全球最小的人工心脏,重量仅有80克。
人工心脏调试精准后,看到心脏又有力地跳动起来,手术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成功手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常炜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为老人进行器官维护等密切监护治疗,术后一天,陈爷爷就顺利拔管;术后两天就能下床;术后陈爷爷一天好过一天,胸闷气喘的症状终于消失了。
在重症医学科治疗4天后,患者转入心脏外科普通病房。经过后续的抗凝、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治疗和精心护理,陈爷爷更加精神矍铄,又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
“非常感谢曹主任团队,让我父亲重获‘心’生。我们也很庆幸,当初做的决定非常正确,充分信任曹主任,进行人工心脏手术。术后不仅症状都没有了,他每天还能围着病区转三、四圈呢!”陈爷爷的儿子高兴地说。
“现在陈爷爷恢复得很好,在出院两周后,相信又可以自己骑电动车上街买菜。”出院前,曹海龙主任带领团队为陈爷爷查房对家属说。
曹海龙主任介绍,陈爷爷作为接受人工心脏手术全球年龄最大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同。陈爷爷其他脏器基础情况都很好,而且他的右心功能情况良好,家里面无论经济上还是所有人在心理上及术后的维护上都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作用。另外,陈爷爷他本身也是一名中学老师,有一定的文化层次。所以,他才非常适合及值得做这个手术。目前,人工心脏已经成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衰、心脏瓣膜病以及终末期冠心病等疾病治疗新方法,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重获“心”生后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刘敏 王倩 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