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头发却开始“闹情绪”“离家出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蔡玲玲介绍,春季脱发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会有50~100根头发自然脱落,这是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但如果每天脱发超过100根,或者明显感觉头发变得稀疏,那就要注意了。
春季脱发,主要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两种情况。蔡玲玲提示,生理性脱发通常是由于季节更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头发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使休止期的头发增多,从而导致脱发增加。再加上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头发水分流失快,容易变得干燥、脆弱,也会加重脱发。“病理性脱发的原因比较复杂,”蔡玲玲说,脂溢性皮炎、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病理性脱发。这类脱发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旦发现,务必及时就医,千万别因为拖延耽误了病情。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找出脱发根源,给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梳头不对,头发“崩溃”
梳头这个小动作对防脱发有着很大作用,正确梳头能够促进头皮血液循环,让毛囊得到充足养分,从而减少脱发。同时,梳头还能清理头发上的灰尘、污垢和脱落的角质细胞,帮助保持头皮清洁,为头发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但在生活中,人们在梳头时常常会存在以下误区。蔡玲玲介绍。
一梳到底:拿起梳子从发根直接梳到发尾,遇到打结生拉硬拽。
梳头速度太快:梳头速度太快时,梳子齿缝中的头发会受到强大的牵拉,长期下来,头发会很容易断裂。
使用不适合的梳子: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使得头发变得毛躁而损伤。还有些梳子材质过硬、齿间过密,梳头时容易造成头发打结、缠绕,甚至拉伤头皮。
湿着头发梳头:湿发时,头发的毛鳞片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梳头,容易损伤毛鳞片,导致头发变得干枯、脆弱。
不清理梳子:梳子用久了,上面会沾满油脂、头发、灰尘和各种污垢,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引发头皮问题,影响头发健康。
正确梳头,脱发“拜拜”
避免了误区,如何正确梳头?蔡玲玲给出以下提示。
选对梳子:为了避免梳头时产生静电,损伤头发,最好选择天然材质的梳子,比如牛角梳、桃木梳、黄杨木梳等,且日常应勤清理梳子。
分段梳理:先从发梢开始,把打结的地方梳开,再从头发的中段开始梳,最后再梳理发根。
按照经络走向梳:顺着经络方向梳头,能更好地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多梳头皮:可以把头发分成几块区域,如头顶、前额、两侧,然后由表及里,依次梳理,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的同时,放松神经,缓解疲劳。
湿发避免大力梳:湿发时尽量避免梳头,如果非要梳,则选宽齿梳,且动作轻柔。
生发饮食,“吃”掉烦恼
合理的饮食可为头发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强韧有光泽。蔡玲玲介绍,“生发饮食”应包含以下营养食物。
蛋白质:蛋白质是头发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头发的主要成分,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为头发补充营养,让头发更强韧。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维生素是头发的“活力源泉”,对头发健康影响很大。B族维生素族能促进头发生长,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身体吸收铁元素,让头发更有光泽;维生素E则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强毛囊的活力。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西兰花、橙子、草莓等。
矿物质:矿物质是头发的 “坚固后盾”,铁、锌、钙等元素,对头发健康十分关键 。铁元素能帮助红细胞输送氧气到毛囊,保证毛囊的正常功能;锌元素有助于头发生长和修复,减少脱发;钙元素则能增强头发的韧度,让头发不易断裂 。日常可通过红肉、豆类、坚果、牡蛎、牛奶等食物来补充这些矿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