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希望在“心”中延续 “童心佑未来”家庭联赛在南京举办
2025-04-03 20: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孙骏  
1

3月30日,南京玄武湖成为爱与希望汇聚的舞台,“童心佑未来”2025(南京)家庭联赛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专家们、中国著名残奥会冠军孙海涛与几十组家庭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健康与公益之旅。

据悉,“童心佑未来”家庭联赛由江苏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联合举办,活动巧妙融合了全民健身、亲子运动和公益慈善元素,旨在为“心佑工程”筹集善款,帮助贫困家庭的先心病儿童重获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无疑是活动中最耀眼的主角。在家人的陪伴下,他们积极参与联赛的各个项目。在3KM组“新生未来”赛道上,孩子们如春日暖阳般活力满满地奔跑着,曾经的病痛并未磨灭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反而成为他们展现生命顽强的见证。

残奥会冠军孙海涛为3KM组“新生未来”跑友们发枪

“我小时候就知道自己有先心病,有一次同学来我家里玩,我怕他们看见桌上放着的心超检查单,就把它们撕掉了。”心佑工程康复儿童石启亚告诉记者,以前的他每当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时都会很羡慕,但因为疾病原因,自己不敢也不能放肆奔跑。“做完手术后,现在的我能跑能跳,体育课上也能和大家一起玩耍。”

成年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十年之约”环节中,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与从容。51岁的童石明2014年因主动脉夹层接受心脏复杂手术,本次作为代表之一参与活动。他和其他患者与孩子们相聚一堂,分享自己的康复故事,用亲身经历传递着康复的信心和希望。

活动参与者合影

南医大二附院院办主任张国强介绍,“心佑工程”自2014年开启至今历时11年,为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救助先心病患儿,目前为止已经救助超2200名。“我们做的‘童心佑未来’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公益救助项目来,二是告诉大家接受心脏手术后的康复患者是可以正常生活与运动的。”对于一些正处于术后康复阶段、对未来生活心存担忧的患友而言,看到这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后能如此充满活力地拥抱生活,以及成年患者分享的术后多年正常工作、生活的经历,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这些新生力量仿佛在无声地诉说,手术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生活的起点。

南医大二附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钱琦提醒,若日常无剧烈运动却呼吸费力、平躺时症状加重,可能是心脏功能出现异常,需尽快就医;经常头晕、起身眼前发黑且伴有乏力,排除其他因素后,应警惕心脏泵血问题;肩背莫名疼痛并伴有胸闷胸痛,可能是心脏牵涉痛,要及时检查心脏;突发刀割或撕裂般的胸痛,很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必须立刻呼叫急救;孩子心脏听诊有明显杂音,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附院心血管中心护士长汪露为“心佑工程”康复患儿颁奖

“我们冠军团队和‘心佑工程’团队已经合作多年,在我们的帮助下,已经筹集近50万资金来帮助先心病患儿康复。”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冠军基金代表、著名残奥会冠军孙海涛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发挥冠军的力量,通过我们冠军的影响力让患者们对生命保持希望。同时也给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改善。”

义诊区域,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专家团队耐心地为参与者提供专业检查和咨询服务。他们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康复和保健建议。“我们鼓励心脏手术的孩子逐渐增加运动量,因为我们做手术的目的是让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能够回归社会。南医大二附院心外科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巍解释,“刚做完手术的小孩是不能承受剧烈运动的,但我们联合康复管理中心的医生,科学指导其有效恢复,最终能让孩子们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加完健康跑的孩子做心脏检查

据悉,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十年之约”将作为一项长期活动持续开展,未来每年都将邀请十年前手术的患者回院,展示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更多患者传递信心和力量。同时,“心佑工程”也将继续发挥公益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先心病儿童,让爱与希望在每一个“心”中延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