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四,届,画,展。我,有,绘,画,工,作,室,了。”
自豪的话语从张汉嘴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在患孤独症的27年里,他用画笔点亮了自己的孤独“星球”。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南京市第四届星宝艺术展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幕,来自全市9个区227名星宝的733幅作品在这里免费向公众开放。
唯一的“朋友”
三岁时,张汉不闻不问不视不说,行为缓慢、目光呆滞,眼神从不与人交流。四处求医,医生最后给出结论就是:孤独症。从此,爸爸安排张汉开始孤独症患儿的行为训练,逐渐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
在张汉6岁这一年,爸爸得知同一小区的刘圣进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老师,于是他就送孩子来试试。张汉看到画笔画纸,竟主动拿起笔来想画几笔,眼睛也有神采,极是专注。从此,画笔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一画就是21年。
自此以后,每逢周末,张汉都会早早地来到刘圣进家。有时他会在一旁观察,有时自己动手画。第一年,张汉从不开口,刘圣进也从来未见到他的喜怒哀乐,只是点头摇头。渐渐地,张汉在画画过程中开始自言自语,偶尔还有一些笑声。刘圣进开始试着教他说,“爸爸、老师、红色、绿色……”他居然很快就学会了。有一天,爸爸来接他的时候,张汉很清脆地喊了一声“爸爸”,这让一个父亲瞬间红了眼眶。
慢慢地,张汉能够看书读报,还会微信聊天、网上购物。不仅如此,他还记得南京的全部公交站点名和站数,独自出行也是轻车熟路,不用家人担心。

如今,张汉由一个木讷自闭的儿童,变成一个开朗热忱阳光的青年。他有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成为颇受关注的小画家。虽然卖画换不来足够的生活开支,不过有些画作,一幅也能卖到2000元的价钱。
不孤独画展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自闭症患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本届艺术展上的733件作品风格各异,每一笔色彩、每一道线条,都饱含着孩子们独特的内心表达。

2023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了首届星宝艺术展,展示的近500幅绘画作品中,有300幅是由张汉创作。如今,艺术展已经举办了四届,参加的星宝和作品越来越多。这背后也离不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统战部和艺术学院党委的指导、民盟栖霞基层委南工支部的支持。
过去的三年里,刘圣进发起成立南工星宝艺康爱心服务队。目前,已发展到近400名师生志愿者。志愿者每周去特殊学校授课,把每次的作品积累下来,提前半年开始筹备这次展览,并通过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向全市所有特殊学校和融合学校发出征稿函。
越来越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们听说了张汉的故事,他们找到刘圣进,希望孩子能跟着他画画。刘圣进开始指导更多的自闭症孩子。他通过向观展市民讲述张汉通过画画治愈孤独症的经历,阐述了绘画在孤独症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他说:“张汉现在非常守时、做事有条理。艺术治疗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信心就更大了。通过这个展览,让更多的人知道‘星星的孩子’也可以创造美、创造社会价值。希望消除社会对孤独症的误解和歧视,帮助这些孩子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强。”
走出去的渴望
除了丰富的绘画作品,艺术展还有一大亮点——200余件文创作品。这些文创产品由南工星宝艺康爱心队师生志愿者,以“星语”为灵感源泉,围绕文具、家居等8大类进行精心设计。

从印有童趣图案的家居用品,到充满创意的文具套装;从时尚环保的帆布包,到温暖实用的生活小物,孩子们的艺术创作转化为生活化的文创产品。同时,通过公益义卖、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让这些充满温度的文创产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运用艺术手法帮助星宝开发心智的同时,提取星宝们优秀作品中的元素,发挥设计学院的专业优势,进行二次创作,把平面作品变成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百姓使用的立体产品,可以帮助星宝们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毛文娟介绍。
“我会做‘秦淮八绝’,鸭血粉丝汤、酒酿元宵、鸡汁回卤干,还有包子饺子;西式的杏仁饼干、蔓越莓曲奇、面包等我都会做。我还会编手串,各种手工都会。”为了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张汉在秦淮特殊学校学习了一身技能。毕业后,张汉也尝试靠双手谋生,但现实很残酷。他被爱心企业招聘去做面包师,可是没去多久,面包房的其他工作人员无法与他沟通,最终大宝还是选择跟着刘圣进画画。即将职高毕业的马楚喻擅长烘焙,渴望用双手创造价值,却难寻接纳她的岗位。
“不管是张汉还是其他孩子,长大后都面临往何处去。总要就业、生活,父母老了谁去管他们。他们也可以创造美、创造社会价值。我希望社会减少对孤独症的误解和歧视,帮助这些孩子寻一条路走出‘孤独星球’,有尊严地活着。”刘圣进恳请社会关注他们的作品,推介他们的才华,为他们打开一扇自食其力的大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