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3月12日至20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心青年”心理工作室以“春之所向·从心出发”为主题,精心策划并举办了“3·20心理健康周”系列主题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艺术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释放压力,感悟生活美好。

沙瓶画创作:流动的色彩,治愈的心灵
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开场秀”,“满瓶心河,绘出精彩”沙瓶画活动于3月12日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红、蓝、绿、金等十余种彩色细沙与形态各异的玻璃瓶整齐陈列。参与者通过分层填充、勾线绘制等技巧,将情绪转化为流动的沙画艺术。
“每一层沙子的颜色都代表不同的心情,比如蓝色象征平静,红色代表热情。”活动负责人、学院心理辅导员许群老师介绍道,“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专注于色彩的搭配与沙粒的流动,这种‘正念体验’能有效缓解焦虑。”

2023级卫生管理专业的李同学捧着自己制作的“星空瓶”感慨:“学习的紧张感在指尖流动的沙粒中逐渐消散,看着瓶子从杂乱到绚烂,好像内心也被梳理了一遍。”

植物拓染:敲打自然之美,疗愈青春之困
3月19日,一场充满草木清香的植物拓染工作坊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展开。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美育深度融合,参与者手持木槌,将各类植物、花卉拓印在帆布袋上,通过物理敲击释放压力,感受自然生命力。

“每一片叶子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活动指导老师现场示范时强调,“拓染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与自然的对话——当植物汁液浸润布料的那一刻,浮躁的心也会随之沉淀。”
2024级预防医学专业的赵同学举着印有银杏叶图案的布袋说:“敲打时专注的‘咚咚’声让人特别放松,看到叶片轮廓一点点清晰,好像烦恼也被敲走了。”

心理Vlog征集:镜头下的微光,平凡中的感动
“爱上生活的某个瞬间”心理Vlog视频征集作为压轴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23部。参赛者以第一视角记录生活中的治愈片段:晨光中图书馆的静谧一隅、宿舍同伴递来的一杯温水、操场晚风中即兴的引吭高歌……这些“小而美”的瞬间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积极心理能量。

作品《生活中的小确幸》记录了2024级药学专业胡同学体验漆扇制作的全过程,胡同学在创作后记里写道:“流动的天然大漆在扇骨上凝固成独一无二的东方美学,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我理解了器物背后的文化生命力。”作品《夜跑遇见你》则捕捉了校园夜跑时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的温暖对话。参赛作品用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青年一代自我疗愈的智慧,镜头语言背后是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心理韧性的成长。
此次“3·20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以“轻量化、沉浸式、青年态”为特色,通过艺术表达、自然疗愈与新媒体传播的多元融合,为学生们构建了情绪释放、自我觉察与社会支持的立体网络,彰显了学院“以生为本,润心育德”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健康心态的公共卫生人才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 虞爽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