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千年中医智慧“撞上”人工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3月13日,“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亮相南京中医药大学。这款“中医最强大脑”不仅能秒速开方,还能让名老中医的经验“数字永生”,网友直呼:“这下在家门口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名中医服务了!”

“智慧大脑”+“辨证雷达”,中医也能玩转大数据
“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是指记载在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中药配方。”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教授黄煌介绍,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规范和指南。它不仅是中医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
“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构建起全球首个“三位一体”中医知识图谱,涵盖9000个症状库、40000个疾病库、1800味中药及10000+条诊疗规则。只需输入症状,它就能通过“智能问诊辨证雷达”,交叉验证30万张舌象图数据库,运用智能辨证引擎精准匹配经方适应证;内置4.66万黄煌教授自上而下的高质量真实世界医案以及数百万级自下而上的基层医生反馈医案喂养,形成动态演进的“集体智慧大脑”。比如遇到“壮汉焦虑失眠”的患者,AI瞬间就能推荐大柴胡汤,连体质禁忌都写得明明白白。
“这套3.0版的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整合包含了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重新解构经方‘方证对应’的底层逻辑。”黄煌教授研发团队核心成员黄楚博博士介绍,相较于普通中医AI的模糊匹配,系统将《伤寒论》以及黄煌教授临床思维转化为10000+条可计算的临床规则,覆盖症状组合、体质特征、禁忌症等维度,精准度提升40%以上,系统推荐高质量处方的比率高达95%。
名医经验“一键复制”,基层看病省钱又省心
“经方是钥匙,AI就是擦钥匙的布!”黄煌教授金句频出。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不仅把他50年的临床经验“数字化”,还能通过AI自动学习百万份基层医案实现“季度更新”,打造数字化并且容易传播的经方临床指南。
对老百姓来说,AI中医好处多多!系统推广后,基层医生经方使用率将大幅提升,单次诊疗时长缩短至8分钟以内,无效处方率下降70%。经方“简廉便效”更是有助于医保控费,减少国家与群众的医疗负担。据估算,通过“AI初筛+专家复核”模式,复杂病例上转率有望降低42%,基层首诊率提升至68%。基层医生使用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一年内处方量可以提高500%。
“对于初学者而言,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犹如一位随时在线的‘导师’,帮助快速掌握经方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过去遇到复杂病例需要翻查纸质资料,现在系统就像随时有专家教授指导,能够提供精准的方剂推荐,不仅缩短了诊疗时间,同时还提升了服务患者的能力,对于我们这样的基层年轻中医非常有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中医药文化“飘香海外”,AI问诊走进千家万户
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由杭州脉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团队联手打造,研发初期面临不少困境,既懂中医又懂AI的人才稀有,传统医案存在方言表述、剂量模糊等非标问题。最终,团队硬是靠“医案人工复核机制+舌象识别系统”两大绝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更惊喜的是,系统已内置多国语言版本,将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黄煌教授表示:“这套系统更是一个推广的引擎,借助AI的全球通用性,降低中医的理解门槛,让经方走向世界,以科学数据赢得国际认可。”
从《伤寒论》竹简到AI云端,中医药正上演一场“古今对话”,在传承中遵循“守正创新”之道。“AI不会替代医生,但会重新定义医生的价值。”黄煌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黄煌经方AI辅助诊疗系统,增加更多的运算规则,提升系统的精准度,同时还将开发更多的智能设备,如智能面诊仪、舌诊仪、脉诊仪等,帮助患者更便捷地获取经方诊疗服务。希望通过AI技术,让经方像‘中医版家庭医生’一样,走进千家万户,造福更多患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梦琪 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