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男童肺炎久治不愈,竟是瓜子“惹的祸”
2025-03-11 17:5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小羽,孙骏  
1

近日,一名1岁多的男童因“肺炎”住院,多日未见好转。在他人推荐下,慕名来到南医大四附院儿科丁玲副主任专家门诊就诊。

丁玲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到孩子因“咳嗽伴气喘20余天”在外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反而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剧烈,甚至引起呕吐,家长万分焦急。丁主任给孩子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对照前后拍的胸片,怀疑孩子是由异物吸入后的反复肺部感染,立即将孩子收治入院。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丁玲主任团队给孩子进行支气管镜下检查及治疗。当气管镜进入孩子的右侧气管时,医生清晰地看到有白色分泌物包裹的硬物卡在孩子的右下支气管内,周围粘膜充血肿胀,出现局部感染,通气不畅。

丁玲主任团队联合胡玉萍主任麻醉科团队、李如芝护士长内镜中心护理团队以及徐小勇主任呼吸科团队和张勇主任耳鼻喉科团队共同配合,利用支气管镜技术,成功地将卡在患儿右下支气管内的1/4粒西瓜子壳取出,解除了导致孩子反复肺炎的“罪魁祸首”,并对气道局部进行了灌洗和药物治疗。术后,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明显缓解。该例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南医大四附院儿科新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也体现了南医大四附院多学科协作的能力。

丁主任介绍,小儿气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因其咀嚼功能不完善,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将食物或小玩具误吸入气道。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物是最常见的气道异物,一旦误吸,容易导致呛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视野局限、操作难度大、患儿痛苦等弊端。而南医大四附院儿科开展的支气管镜技术,具有镜体柔软、图像清晰、操作灵活等优点,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管、支气管的各个部位,并能进行精准的异物取出、灌洗、给药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呼吸道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丁玲主任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将坚果、果冻等食物喂给3岁以下儿童,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将玩具、硬币等小物件放入口中,以免发生意外。一旦怀疑孩子误吸异物,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近年来,南医大四附院儿科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开展支气管镜技术在内的多种儿科新技术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为众多患儿解除了病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讯员 刘小羽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