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夜晚,抢救室依旧忙碌。南医大四附院神经内科团队为120从高邮急送来的突发脑血栓患者,顺利实施脑血管造影和支架取栓术,经过三次抽吸联合拉栓后患者脑血流恢复,术后第一天即神志转清,肢体肌力几乎恢复正常,经药物治疗以及康复功能训练后患者顺利出院。
冬夜寒凉,正值脑血管高发时期,家住江苏高邮的曹老先生(化名),今年78岁,1周前因左侧后枕叶脑梗死导致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住院保守治疗后出院。没想到出院当天晚饭时,患者突发昏迷倒地,呼之不应,家属立即将患者送至当地医院行CT下头颈部血管增强检查,提示为极其凶险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情况危急之时,家属慕名将患者通过120转送至南医大四附院。抢救室医护立即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快速评估病情,同时联系神经内科紧急会诊,患者负责生命中枢脑干供血的基底动脉出现了急性闭塞,生命危在旦夕。
目前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恢复血流灌注的方法只有静脉溶栓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由于曹先生1周前就有急性脑梗死发病,且出现了脑出血转化,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南医大四附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熊军与储著凤副主任医师分析,患者为生命中枢脑干供血的基底动脉发生闭塞,如不及时恢复脑血流灌注,将很快进展为凶险的基底尖动脉综合征,病死率高达75%,即使存活,植物状态可能性也极大。
针对曹先生这种情况,立刻行脑血管造影与支架取栓术是恢复脑血流灌注,挽救低灌注脑区,避免患者残疾死亡的唯一办法。
熊军副主任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家属同意后,立即上台对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发现患者基底动脉闭塞,结合症状考虑急性闭塞,立即给予急诊基底动脉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经过三次抽吸联合拉栓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及各分支通畅,远端灌注达到血流TICI-3级。患者脑血流恢复,手术顺利。
手术结束后,曹先生返回神经内科病房。由于在入院检查时即发现患者1周前梗死部位存在出血转化,极大增加了病情复杂程度,神经内科医护在依常规给予患者脑心电监护的基础上,密切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酌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脑保护、护胃等治疗。可喜的是,曹先生术后第一天即神志转清,肢体肌力几乎恢复正常,仅有一点头晕等症状,经10天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功能训练,曹先生的头晕站立不稳明显改善,顺利出院。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熊军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急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一旦发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及脑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改善疾病结局的重要方法。广大居民朋友可牢记“120”口诀,即“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简单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中风可能。一旦怀疑自己出现中风症状,应立刻就医。
熊军副主任医师强调:“时间就是大脑”,每早一分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通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就有望挽救近200万脑细胞,患者就能多获得一份良好预后的希望。
据悉,南医大四附院脑血管病中心是南京地区同级医院中最早开展脑血管介入诊疗的单位,为周边居民免受中风导致的残障之苦作出有益贡献。该院脑血管病中心医护人员将继续做好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江北及周边百姓的脑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员 颜婧怡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