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绿色癌症” 长期治疗不轻言放弃
2024-12-25 10:2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蒋明睿  
1

从30年前的罕见病,到如今已变为常见病,发病患者逐年增多;这一疾病还分外“针对”青壮年,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负担;这类疾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被称为“绿色癌症”,导致很多患者一蹶不振……这就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徐陆周介绍,该病原来在西方国家人群中高发,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百姓饮食习惯改变等,我国发病率也迅速上升。“虽没有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统计,但有研究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将达150万。”

徐陆周介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症状稍有不同,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可能会造成结肠狭窄,部分急性重症患者大出血甚至穿孔,好发于25岁至45岁人群。克罗恩病比溃疡性结肠炎更复杂,溃疡性结肠炎仅累及结肠,而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还有腹部包块、肛周脓肿等,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是,克罗恩病好发年龄一般在17岁到28岁,青少年克罗恩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亟需引起重视。

徐陆周介绍,虽然目前没有研究明确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但一般认为该病既与遗传因素相关,也与大家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相关。“平时生活中吃的精加工食品越来越多,但天然食品占比不足,食品添加剂也过多,有研究证明食品中的甜味剂、保鲜剂、防腐剂等都可能促炎。”

炎症性肠病之所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在于这一疾病不仅相当“狡猾”,而且可能伴随终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狡猾之处在于,尤其是克罗恩病,该疾病早期的腹泻腹痛症状十分常见,所以极具隐匿性,很多患者往往并不给予重视,直到病情严重才到医院就诊。”国外数据显示,从最初诊断到疾病进展后需要手术,大多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鉴于这一情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江苏省中医院中医炎症性肠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和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中心相继成立,通过中西医融合、内外科、医学影像及病理等多学科协作,基于专病门诊、多学科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临床诊疗决策,形成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内科治疗、营养支持、肠道和肛周外科手术全程规范化诊治模式,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西医特色诊疗服务。

江苏省中医院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并不是刚刚开始,医院消化科在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全国名中医单兆伟、刘沈林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以岐黄学者沈洪教授为带头人的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传承创新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该病的探索。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病机、诊治方案及复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提出“分层辨证、精准治疗”新理念,制定了融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医特色疗法外治、易感人群治未病、慢病管理等多种中医药治疗措施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案,形成了“病、证、症、法、方、药六位一体化”的临证思路,构建了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规范化诊疗体系,牵头制定多项标准规范,相关成果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沈洪教授牵头制定了西医病情分期和中医辨证结合的二步序贯治疗方案,即活动期从肠道湿热证辨治,缓解期从正虚邪恋证辨治。”徐陆周说,如今,在江苏省中医院形成了内外科协同、中西医协作的模式,特色优势明显,就在前不久,医院脾胃病科、肛肠科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联合申报的克罗恩病中西医协同诊治项目还进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名单”。

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数据也证明了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不仅能在诱导炎症性肠病病情缓解上有更好的作用,还能够帮助病情长期稳定,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炎症性肠病是一个需要‘马拉松’式治疗的疾病,中重度患者治疗周期以5年为单位,必须谨遵医嘱,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即便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取得明显的进展,徐陆周还是提醒患者不能掉以轻心,“有时症状的改善,如腹泻次数、便血情况有好转或者停止,并不意味着病情达到完全缓解,实现治疗目标,还需要按照国际最新的达标治疗要求,不仅血液、粪便的炎症指数需要正常,还要监测肠镜了解结肠黏膜愈合情况,达到临床及内镜相结合的深度缓解,减少疾病复发,减少再住院率、致残率和手术风险。”

“随着治疗方式的增多,这一‘绿色癌症’需要步入‘慢病管理’的阶段。”徐陆周说,患者要在治疗效果上“保持乐观”,在生活方式上“保持警惕”,建议在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吃烧烤、煎炸类食物,在疾病活动期少喝牛奶,不吃红肉类食物、冷冻食品,缓解期避免感冒,脾虚情况下也不建议过多食用高糖水果、保持适量,避免诱发疾病活动,防止腹泻腹痛等症状反复。

“而我们炎症性肠病临床创新中心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后续将通过更多研究,在轻中度患者中通过中医药合理运用帮助患者更好更稳定地控制病情、在中重度患者中减少激素及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尽早实现重症转轻、轻症稳定并维持长期稳定,使病变范围较为局限的患者实现长期深度缓解并摆脱药物依赖,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徐陆周说。

标签:
责编: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