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胃健康!需从自律吃喝开始!
2020-04-09 20: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柳辉艳 郭慧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柳辉艳 郭慧敏)“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南京鼓楼医院消化道疾病资深专家邹晓平教授提示广大市民:“胃癌防治从早做起,发现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让胃癌不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病魔。”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而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胃癌发病原因,在胃癌早癌进行治愈性切除是攻克胃癌的关键。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邹晓平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内镜下早癌治疗 钱秀华摄

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邹晓平表示,导致胃癌发生的病因尚不确定,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HP):幽门螺杆菌是一个具有5300年悠久历史的病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Correa专家提出的胃癌发病多阶段模式,即正常胃黏膜一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危险性2.8-6倍,但仅有其感染还不足以引起胃癌,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二)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从胃癌高发地区向胃癌低发地区移民,第一代仍保持较高的胃癌发生率,但第二代既有显著下降,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居民类似。由此可见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相关。

(三)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盐摄入过多,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与食物中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苯胼芘等致癌物引起胃黏膜慢性损伤,且缺乏保护性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因素有关。

(四)遗传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

(五)其它: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精神过度刺激和好生闷气者较易发生胃癌,可能与其降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胃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能否早期发现胃癌,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胃癌患者的预后,也是我国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所在。过去认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但经过仔细追问病史,发现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的症状,只是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按胃炎或溃疡病盲目服药治疗,造成误诊误治。以下表现往往是胃癌早期的信号,应予重视。

(一)上腹部饱胀不适:有一种说不清的上腹部闷胀感,但不像晚期胃癌所具有的难以缓解的腹胀,活动量大时不显,平静时可感知,饮食调节效果欠佳。

(二)上腹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隐痛,继之逐渐加重且较持久。疼痛虽可忍受,但不易缓解或短时间缓解后又出现。

(三)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消化不良:通常找不出诱因。食欲方面表现为食欲差,继而对自己原属喜爱的食物也无兴趣,更换菜谱后效果仍欠佳,或虽略有改善又出现食欲不振;有的伴反酸、嗳气或消化不良。

(四)大便隐血阳性或黑便:常易误认为溃疡出血,而且出血量小时不易引起注意。

(五)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如以前空腹痛或进食后痛的规律性明显,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效果欠佳。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胃癌早期很少有体征改变,因此不要因为没有体征就不予重视,同时更应重视上述早期症状或信号。

胃癌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胃癌能预防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可以的,邹晓平从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胃癌的一级预防

1、生活规律,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定时进餐,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不食高温煎炸、烧烤、烟熏、盐腌等垃圾食品;戒烟限酒,要走出"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的误区,尤其避免饮烈酒。

2、认真对待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来自我国人群的队列研究一致认为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可降低胃癌发生率,因此除非有抗衡因素,对所有的感染者均应予以根治。

(二)胃癌的二级预防:即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早发现: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癌的早期发现依赖于胃早癌的筛查。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确定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 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2.早诊断:根据胃镜检查所见发现可疑病灶并进行靶向活检,由病理科医师根据诊断标准做出最终诊断,并指导临床诊疗决策。

3.早治疗:根据《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8,北京)》,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方法主要包括: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两种。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相比外科开腹手术,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具有不改变胃结构,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术后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显示,早期胃癌ESD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相比进展期肿瘤五年存活率显著提高。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